晚年陈洁如(崔晓忠)
1927年8月19日,蒋介石委托杜月笙安排陈洁如出洋“考察”,临行前给了陈洁如10万元旅行费,叮嘱陈:“要好好学习,回国后可以更好地尽到总司令夫人的职责。”陈洁如在蒋介石的侍从秘书陈舜耕以及张静江的两个女儿张荔英、张倩英的陪同下,乘坐美国大来公司杰克逊总统号轮
1927年8月19日,蒋介石委托杜月笙安排陈洁如出洋“考察”,临行前给了陈洁如10万元旅行费,叮嘱陈:“要好好学习,回国后可以更好地尽到总司令夫人的职责。”陈洁如在蒋介石的侍从秘书陈舜耕以及张静江的两个女儿张荔英、张倩英的陪同下,乘坐美国大来公司杰克逊总统号轮
1959年6月17日凌晨三点,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,67岁的陈璧君在病床上睁开了最后一次眼睛,守在旁边的女狱警听见她开口:“我死以后,坟头插杆白旗,写上‘陈璧君’三个字就好,别加‘汪’,也别加‘夫人’。”
不少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:建国前夕,两位革命前辈念及旧情,为曾投身革命的陈璧君恳请宽大,毛主席同意只要她写认罪声明便可出狱,可陈璧君拒不认罪,最终病死狱中。
瘦得只剩一把骨头,手腕上的青筋暴着,手里却死死攥着张泛黄的纸——五年前宋庆龄和何香凝联名写来的信,钢笔尖划的裂痕从“认罪”二字一直扯到页脚。
1935至1937年,随着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国民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对日政策、是应战还是“和”,摆在最高决策者蒋介石的面前。与此不可分的,是他如何处理与其政敌汪精卫的政治关系。以行政院长一职为中心,包括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等
你敢信,写出“引刀成一快,不负少年头”的同盟会青年和头号大汉奸能是同一个人!
今年1月22日,在市监狱局机关春节联欢会上,局办公室档案科的民警们从“兰台”幕后走向台前,介绍他们参与记录上海监狱珍贵记忆的努力和成果。仅2024年一年里,他们全年接收档案2万余卷(件),移交进馆5万卷,接待档案查询1500多人次。
汪精卫如果能把这句话践行到底,也许他的子孙后代,还能沾他一点光。只可惜坏事做尽,子女都没办法站在亲人的角度为他说一句好话,恨不得和他验DNA,证明自己不是他生的。
他曾经是那个写下“引刀成一快,不负少年头”的热血诗人,最后却成了跪在日本人脚下签卖国条约的佝偻身影。
他们以开设“守真照相馆”为掩护,暗中进行刺杀准备,他选择刺杀的目标是当时清廷的实际掌权者、宣统皇帝的生父、摄政王载沣。